epjuan 发表于 2016-6-20 13:49:17

“闽中宝库”掘出“智造”发展新思路

通过自动进料、破碎、加药、混合搅拌处理等流程,被污染的土壤马上又能重新长出绿叶。第十四届“6·18”上,一部外形大如装甲车的土壤修复一体机就能做到这般的化腐朽为神奇。

  而这段“神奇”诞生的背后,有着一段由“6·18”搭起的闽中县城携手院士专家保护生态、发掘发展新路的奇妙缘分。

http://s.epwk.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606/20/134934hptzb9st1p0hhs1b.jpg
这台土壤修复一体机每天可处理800-1000吨垃圾土壤,被处理过的土壤可重新投入绿化使用。胡巧灵 摄

  垃圾土壤重获“新生”

  “福建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大田县可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三明大田县委书记熊旭明告诉记者,大田县作为闽中山区县,本身可利用土地资源就十分有限。“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发现,垃圾填埋场就在城区范围内。”熊旭明说,如何将被污染的垃圾填埋场土壤无害化处理,并重新利用,成为县城规划城区建设的一项难题。

  “6·18”科技创新平台无疑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搭起了桥梁。2014年第十二届6·18上,大田县与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刘鸿亮院士签订了生态环境工程恢复与治理合作项目。次年,由院士专家与大田威斯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生态环境工程恢复与治理项目得以成形,并成为第十三届“6·18”的参展项目。

  让熊旭明欣喜的是,今年“6·18”,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和段宁研发的“土壤修复一体机”得以问世,并作为院士专家成果展的主推项目,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展出。基于院士专家提供土壤处理药剂配方和机器设计总体思路,这部土壤修复一体机每天能处理800-1000吨的垃圾土壤,而经过处理的土壤将可重新投入绿化使用。

  “这是全国首台土壤修复一体机,技术含量已经超过日本出产的同类机型,造价却比日本进口节省将近一半。”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这样告诉记者,目前该土壤修复一体机已经实现自动化处理,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智能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土壤无害化处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

  闽中县城掘出“智造”发展新思路

  在大田县委书记熊旭明看来,这台土壤修复一体机诞生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它同时也探索出大田县“智造”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通过该项目的推进,大田县还建立起适用于垃圾处理的PPP合作、资地平衡、浙商闽商商会民间资本投资等模式,既减轻了财政投资压力,同时协调各方面利益,共同推进垃圾处理。

  目前,大田威斯特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已经建立起大田县首个院士工作站,包括2位院士、3位教授、5位博士后和4位博士在内的强大“智囊团”,成为大田县发展“智造”的智力支持。

  同时,矿产资源丰富“闽中宝库”大田县也找到一条延伸产业链的新路子。“大田县矿石产业还处在一个粗放的模式,没有产业链。土壤修复一体机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起‘环保装备智造’产业链的思路。”熊旭明介绍,“这对大田县整体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财政增收,都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新华网 http://www.fj.xinhuanet.com/yuanchuang/2016-06/19/c_1119071017.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中宝库”掘出“智造”发展新思路